流脑
流脑是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的简称,是一种常见的化脓性脑膜炎。主要由呼吸道飞沫传染侵犯中枢系统引起,春季的发病率较高。
患流脑时孩子的表现
因为流脑起病较急,孩子可能突发高热,并伴有恶心呕吐,甚至惊厥。较大的孩子可能会有头痛反应或全身疼痛,但这么大的婴儿往往还不会说话,无法用语言表达难受的感觉,所以只能用哭声来表示。如果孩子出现这种情况,父母一定要有所警觉。
病情继续发展时,孩子面容呆钝,皮肤和黏膜上会出现大小不等的,按压时也不会退色的出血性皮疹,这种情况持续时间一般不超过48小时。此后发展为脑膜炎期,孩子出现呕吐(呈喷射状)、烦躁、嗜睡、两眼发直、尖声哭叫、易惊等反应,前囟门饱满或头向后挺。这时要抓紧时间抢救,否则进入脑膜炎期后继续发展出现休克、内高压和脑疝时,抢救起来就比较麻烦了。
孩子患流脑后的护理
1.症状较轻时少量多次给孩子喂食营养丰富、清淡的流食或半流食,以减少呕吐;严重时静脉输液或鼻饲(将导管经鼻腔插入胃内,灌注流质食物、水分和药物)补充营养和热量。
2.保持口腔清洁,常用淡盐水给孩子漱口,减少咽部细菌的繁殖。
3.保持皮肤清洁,防止皮肤出血点和瘀斑发生感染和坏死。如果出现破溃,可以涂敷龙胆紫或抗生素软膏,用纱布覆盖保护创面。
如何预防流脑
● 孩子的居室要经常开窗通风,保持清洁卫生,勤清洗晾晒被褥。
● 疾病流行期间(尤其是春季)尽量不要带孩子到人多拥挤、通风不佳的公共场所。
● 根据天气变化,随时给孩子增减衣物,避免感冒继发流脑。
● 按照要求定时带孩子到卫生防疫部门接种流脑疫苗。
痢疾
婴儿痢疾多由感染细菌和病毒引起,具有传染性,一年四季都可发病,夏秋季节的感染率比较高。由于孩子比较好动,喜欢爬来爬去东摸西摸,加上又有吃手和啃玩具的习惯,抵抗力比较弱的孩子就容易被细菌侵入肠道,从而感染上痢疾。
婴儿患痢疾的典型症状
细菌性痢疾一般发病都比较急,表现为突然发热、腹泻。大便每天少则几次,多则几十次,起初大便溏稀,稍后出现黏液、脓血便,常伴有恶心、呕吐、食欲减退,还有一阵阵腹痛。孩子常会哭闹辗转不安,排便时很用力,脸涨红,但排便量不多。如果孩子在出现腹泻脓血便前先有突然高热(体温40℃左右),随即出现频繁抽风、昏迷、休克,就是中毒型痢疾,必须马上抢救。

如何进行家庭护理
如果症状不严重,不需要住院治疗,父母可以在家中对孩子进行护理。
喂食易消化的食物,多喂水:要保证孩子卧床休息,给孩子吃容易消化的食物以减轻肠道负担。多给孩子喝水,尤其是天热的时候,发热再加上腹泻很容易引起脱水。
定时测体温,记录大小便状况:每天腋下测体温2次,记录大便的次数、性状和小便次数以及量。孩子肚子痛时可用温暖的手在腹部轻轻按摩或用热水袋热敷。
遵医嘱按时喂服抗菌药物:有时喂1~2天药的孩子大便会暂时好转,但实际上病还没根治,过几天病情又会反复。而且一些痢疾杆菌很容易产生抗药性,所以在疾病急性期父母应连续给孩子服药以求根治,不要因为孩子怕吃药就在病情暂时好转时停止喂药,否则容易迁延不愈或转成慢性。如果服药1~2天后体温不退,仍在38.5℃以上,大便次数多,说明药物效果不好,应住院继续治疗或经门诊复查后由医生调整药物。
正确处理孩子的大便:孩子的黏冻样大便中有大量的痢疾杆菌,应拉在便盆中,加入消毒液后才能倾倒入便池中。家长要用肥皂或消毒液彻底洗净双手,以免孩子反复感染或家庭中交叉感染。
婴幼儿急疹
婴幼儿急疹又叫玫瑰疹,是儿童早期的一种常见病,多见于周岁以内的孩子,一年四季都有发病的可能。患过一次婴幼儿急疹后将终身免疫,极少有一生感染两次及以上的病例。
婴幼儿急疹的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孩子感染上急疹病毒以后,通常会有5~15天的潜伏期,然后会突发高烧,体温可达到39~40℃。但孩子的总体精神状态良好,有些孩子会出现高热惊厥、咳嗽、颈部淋巴结肿胀、耳痛等症状。健康的孩子很少出现并发症,但免疫功能低下的孩子可能发生肝炎或肺炎等并发症。
第二阶段:发热持续3~4天后,孩子体温突然降至正常。退热时或退热后数小时至一两天,身体皮肤上出现细小、清晰的玫瑰色斑点状皮疹,多分布在颈部和躯干部,持续3~4天。疹子退去后,孩子很快就恢复正常,整个病程8~10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