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正确看待“神童”教育
更新日期:2018-06-29 12:43  客服:15313091976  点击:
  教育领域要打一场“反恐战”
 
  从上个世纪80年代以来,社会上就有日益高涨的神童热和少年天才热,这种教育有着非常正面的口号,就是要多出人才、早出人才、培养优秀人才。其实,它对社会是非常大的误导。
 
  我主张在教育领域要打一场“反恐战争”——关于儿童成才问题,消除家长的集体恐慌。因为很多家长等到孩子要上小学时,就惶惶不可终日,每年的四五月就像热锅上的蚂蚁,小升初的竞争好像比高考的竞争还要激烈,中小学生的学习压力、学习负担越来越重。其实,家长的压力很大程度上来自于家长的目标,你给孩子设定的目标越高,你的压力就越大,你的焦虑就越严重。亲子网
 
  我一直觉得,在教育这个领域,我们很大程度上或者说过多地被商业化的力量所引导,如“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就是一个最成功的商业忽悠,从而造成了全社会的教育价值、教育理念的失衡,造成了对少年儿童实际的伤害。
 
  中国的很多孩子是非常聪明、可爱的。他们勤奋好学,可惜很多孩子在我们的教育过程当中,逐渐地被毁掉了。一半是被学校毁掉的,一半是被家长毁掉的。主要原因是操之过急、过于恐慌、拔苗助长等等。所以,这种过强的功利心,希望早出人才、快出人才,造成了儿童教育领域很多令人匪夷所思的现象:八岁横渡琼州海峡,五岁做一万个俯卧撑,三岁能识多少个字,冲击吉尼斯记录。甚至有一个家长为了让他的儿子快速成名,做了一个惊人的策划,让他上街裸奔;还有一个家长有一本畅销书《400个耳光打出一个钢琴才女》,无所不用其极,家长望子成龙心切,对子女提出各种各样不切实际的高标准,已经到了令人恐怖的程度。
 
  当然大多数家长还没有那么残酷,但让孩子学奥数、学英语、学电脑,参加各种各样的考试,拿各种各样的证书,却是一个整体性现象,令孩子不堪其苦、不堪其累。
 
  “起跑线理论”为何是错的
 
  我们今天的教育的确到了需要反思、需要清理的时候了。我们首先要回答一个问题:为什么说“起跑线理论”是错误的?
 
  我们注意到一个很有趣的现象:中国和西方的儿童教育理念是非常不同的,中国从古到今非常崇尚神童教育,而西方的教育故事当中都是少年愚钝、大器晚成的故事。爱迪生就上过3个月的小学,爱因斯坦15岁的时候被他的老师认为一事无成失学了,没有拿到初中文凭。他妈妈当时也对他非常失望,生的这个孩子真是一个笨蛋,但爸爸对他怀有信心:“我们的孩子一点都没有问题,只不过他不适合学校机械的教育罢了。”最终,爱因斯坦成才了。
 
  为什么西方国家更强调大器晚成的故事?道理很简单,大器晚成的人要比少年早慧的多得多,或者说在各行各业有所成就的都是普通人、正常人,乃至屡遭挫折、大器晚成的人。
 
  我们再来看看鲁迅的情况。鲁迅在中小学的学习成绩我们不得而知,但是1905年他在日本留学时的成绩单完整地保留着。他在日本仙台医学专门学校,大概是高职高专之类的学校。他的春季升学考试成绩是:解剖59 3分,组织72 7分,生理63 3分,伦理83分,德文60分,化学60分,物理60分,平均分65 5分,基本上是个差生,但这并不妨碍他成为一个伟大的文学家。其实,绝大多数成功人士,中小学教育都是非常普通、非常一般的,甚至他们很多人在中小学的时候也没有优秀的学业表现。

育儿嫂
 
  这个现象在教育界有一个说法:第十名现象。如果我们离开学校十年、二十年以后,再回头看,当年班级里的学习尖子、三好学生、优秀班干部,不见踪影了,而在各行各业能够崭露头角的、能够有所成就的,当时在学校、在班级有的是中间偏上的,有的是不太受“待见”的,当时学校学习最好的那一批学生,最后往往表现平平,第十名现象说的就是这个意思。
 
  怎么来解释这种现象呢?可能是因为学习尖子为了在学校保持优秀,透支了过多的时间和精力,没有时间来发展自己的个性、兴趣等。而走上社会以后,真正产生影响的并不是你中学的考试成绩,而是你的综合素质和能力。就像前面讲的马拉松一样,你在前五圈、前十圈跑得精疲力尽了,很难赢在终点,而在前十圈、前二十圈悠着点慢慢跑,后面还有后劲,就是这个道理。这个概念其实挺重要的,可是现在大家都过于重视考试成绩,其实小学生保持学习兴趣,远远比考试成绩更为重要。
 
  当然,生活当中确有一类人是少年早慧,少年得志,春风得意。但应该看到,人群当中这类人数量很少,大概只有1%~3%的孩子属于超常儿童、神童、天才,这些人的精力和故事是不可复制的,普通人没有必要去追求
 
 
 育儿嫂 月嫂 保姆 北京家政
 
  • 怎样控制孩子的欲望

    孩子买玩具,真是无止境,什么变形金刚、铠甲勇士等,儿子每次见了都想买。今年暑假前,儿子要求给他买超级变形机器人,老公爽快同意,但同时也提出一个条件:两个月之内不再买任何玩具。儿子一口答应。 咱们要签一...

  • 正确看待“神童”教育
  • 正确看待“神童”教育

    教育领域要打一场反恐战 从上个世纪80年代以来,社会上就有日益高涨的神童热和少年天才热,这种教育有着非常正面的口号,就是要多出人才、早出人才、培养优秀人才。其实,它对社会是非常大的误导。 我主张在教育领...

  • 对孩子正确的惩罚方法

    每次6岁的依依和她的朋友楠楠一起玩之前,依依的妈妈都会告诉她,如果她们两个有一个人哭闹耍赖,或者两人发生争执,就不能再一起玩了。周末带依依去公园,她的妈妈也会事先告诉她,如果在娱乐场她跑到离父母太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