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既是书写者,也是阅读者,彼此“感动”着,冲向新年。
     2018年最后一夜,我刷了数十篇感动满满的年终总结,感叹他人世界如此鲜活饱满。
    然后发现自己一个字也写不出,直到零点钟响。
    逾期了就更不必写了,洗洗睡。
     不是吧,我才工作一年多。
    马不停蹄一整年,居然不为自己骄傲了? 我并非抵制仪式,自上中学起就是年终总结控,岁末一定要用五颜六色的字体和背景音乐,在博客里热泪盈眶地提炼旧年关键词。
    回过头看够花哨的,有按月份拉时间轴的,有结合新闻大事指点江山的,有爬地图数航线的……直至刚工作半年的那个跨年夜,我的总结形式是列出几个大项目节点,配上商务范儿的工作照,再挑一张毕业照:“前脚校园后脚社会,还是这个我。
    ” 如今工作一年半,我依然算是职场新人,路途丰富依旧,但完全写不出沸腾如昨的年度总结。
    丧失该能力和心境的年轻人,不只是我。
     在新媒体上班的朋友W,所在部门年终时会给每个员工录视频,聊聊这一年。
    W工作前3年的总结视频,俨然是生活态度超阳光的明亮少年。
    第一年视频,W龇牙咧嘴地说:“上班环境不错,我租的房间很大,成了猫狗双全的人。
    ”第二年,羞涩笑:“我和女朋友领证了,去欧洲蜜月旅行了!”第三年,指指工位上3个奖杯:“今年业务得到肯定。
    ” 而在2018年年底,面对第四次个人总结的镜头,WI定格了半分钟,憋出特丧的一句:“不好意思,好像这是很平淡的一年,我说不出特别的。
    ” 另一个在创业的朋友莉莉,乃是我们眼中永远踩着风火轮狂奔四海八荒的女强人。
    2018她的个人总结,竟只有几行字干巴巴的旅行打卡记录。
    “个人成就盘点?那只有KPI数据能说明问题。
    我的数字不好看,再多抒情也是废话”。
     莉莉部门的项目就像随季节迁徙的候鸟一般,每年到了差不多的日子就会轮回一遍。
    太规律的结果是,犯错成本很高,创新成本更高。
    “今年结束,我满脑子都是掉过的坑和踩过的雷”。
     这下懂了,工作一年多,我对个人总结的无力感,源自对“有限循环小数”式生活的茫然。
    曾经我能感到一年太值得被总结,是因为生活纬度那么简洁,我很容易被一丁点儿新鲜刺激感推着跑,“得到”的脉络清晰可见。
    当职场新人开始面临重复动作和规律作业,突破的成本愈来愈高,“失去”的危机沿路暗伏。
    所谓“新技能”和“成就解锁”,都一点点褪去了当初迷人的光。
     短期冲刺险峰易,长久平地徒步难,人生哪有那么多“大爽文”,你不得不接受,你的故事剧情里再无一日千里的爽感。
     世间有一种恐怖故事的名字叫T 。
    在经典悬疑电影《土拨鼠之日》里,当主人公不小心被永远困在同一天后,他无聊和绝望得分分钟想死:他清楚知道每天的某时某分,一辆车会在某家店门口停下,某个人会过马路,餐厅盘子会在几秒钟后落地。
     年轻人渴望看见不一样的明天,哪怕难免“坑”和“雷”。
    但是,我也需要学习和客观且必要的“重复”完美相处。
     刚工作的秋天,我去南方某漂亮城市参加一个艺术节项目,由衷赞叹一切都很高级,也很顶级,出差期间恨不能以一小时为频率更新朋友圈。
    而一年后同一日,我又拖着行李箱抵达同样的酒店,入住号码牌都没差几位的房间,打开窗还是同一棵桂花树迎风飘香,自助餐区西瓜盘的位置都没挪半步。
     我扒拉着饭,消极琢磨今年该项目还能掀起什么浪,偷听邻桌的人闲聊。
    呀,人家都是第五年参加了,为啥看着还挺开心的?好像只因为一个新嘉宾的加入而已?他们如同扯出了另一种好看的线头,再织出花样绝对不重样的毛衣。
     我认识一个典型的时刻需被新鲜感滋养的90后男生,以前我很羡慕他,因为他活得比我们都性情:一旦职场刺激感消失了,下一个重复即将到来时,他就会选择逃避,换场子,再去玩看似不同的游戏。
     这个男生在玩够了“为人打工的所有关卡”后,2018年尝试创业,组建了小型团队。
    大半年后,他和我们吐槽,曾以为创业自由,结果发现比打卡上班更依赖“恐怖的重复”——建立不了长期运转的规律机制和平和心态,他和团队每天像玩冲浪,能冲天,亦能沉海。
     原来,规律,是职场生态存在的营养,能适应“重复”又不被“重复”淹没的人,才可能成为最终“通关”的赢家。
     也许,在这个跨年夜本能排斥再写一份沸腾的年终总结,对我而言是一个隐喻:那一个接一个“似曾相识”的日子,未尝不会构成真正稳固的羽翼,让你有力有心,飞得更远。
     木南依 来源:中国青年报
( 桂杰)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相关负责人今天表示,2020年起,将分步取消水平评价类技能人员职业资格,职业技能等级认定将由用人单位和社会培训评价组织进行,并发放证件。 nbspnbsp 人社部副部长汤涛介绍,技能人员职业资格分为准入类和水平评价类。 nbspnbsp此次调整...
跨年夜的存在感,首先诞生于朋友圈、微博的“年度九宫格+长文自述”。 nbspnbsp我们既是书写者,也是阅读者,彼此“感动”着,冲向新年。 nbspnbsp 2018年最后一夜,我刷了数十篇感动满满的年终总结,感叹他人世界如此鲜活饱满。 nbspnbsp然后发现自己一个字也写不出,...
昨天让同学们做单元测试题,第三题的题目是这样的:请你去掉每组中不属于一类的词语。 nbspnbsp期中第二组词语是钢笔、教鞭、橡皮、笔记本、墨汁。 nbspnbsp批改试卷时,我发现班里学生几乎都是把教鞭一词去掉了,只有贾志涛画去了墨汁一词。 nbspnbsp我一边给他画了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