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多数大学毕业生已经奔赴工作岗位,高考生即将迎来报志愿选专业的最后“一役”。
    对于考生来说,现在选择学习什么专业,一定程度上决定着4年后选择一份什么职业。
     “我也没想到自己阴差阳错地进入了教育行业,但至少到现在我还是挺喜欢的。
    ”从天津财经大学会计学系毕业的胡薇(化名)说。
    胡薇觉得自己的专业实操性太强,大四时决定跨专业考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研究生,结果考研失败,也错过了秋招和春招,最后加入了一位学姐创业的在线教育。
     “我大一入学时,和大多数同学的想法一样,希望毕业后去银行工作。
    但等到今年毕业时,周围大多数同学已经放弃了这个想法。
    ”胡薇说。
     “我们学校不是‘985’‘211’,毕业后如果能进银行,也只能到一些中小银行的支行去,现在这些支行的形势和4年前已经今非昔比了,很多支行还对员工有存款任务,我觉得并不适合我。
    ”胡薇说。
     胡薇的感受正是当下大学生就业的纠结之一:产业结构调整、经济形势转变,入学时的“黄金专业”未必是就业时的“金饭碗”。
    而麦可思研究院近日发布的《2019年中国本科生就业报告》揭示了大学生就业的另外一面,只有71%的2018届本科生工作与专业相关。
     数据还显示,从2009届到2018届这十年间,本科毕业薪酬最高的前几名专业早已“改换门庭”。
    这也预示着,目前竞争激烈、待遇优渥的互联网、金融等行业,也未必能“红火”很久。
     专业与就业的弱匹配关系 “会计专业是全国毕业生人数最多的文科专业,但说实话这个专业的毕业生并不愁找工作,因为社会需求很大。
    只不过,如果是非名校的本科生,毕业后的工资可以说是‘白菜价’。
    ”胡薇说。
     胡薇的同班同学有一半进了会计师事务所,但即使是“四大”级别的事务所,为应届毕业生开出的工资也不高。
    “我参加过一次‘四大’事务所的宣讲会,给出的税后月工资是5000多元。
    ”她说。
    对于这些“95后”来说,上班后的生活与逃课、打游戏、混社团的大学生活迥然不同。
    “几乎每一个去事务所工作的同学都想以此为跳板,积累两三年的工作经验后再跳槽离开。
    毕竟事务所的工作压力大,加班与收入不成正比。
    ”胡薇说。
     一个有趣的现象是,会计、审计等专业的毕业生所从事的工作与专业高度相关,麦可思研究院的统计显示,2018届本科毕业生中,这两个专业与就业相关度高达80%、83%;但另一方面,会计、审计行业的新员工来源又极其广泛。
     “‘四大’并不强调毕业生的专业背景,可以说理工、经济、管理类的毕业生都有同等的求职机会,甚至有历史学系毕业生和我一起投了简历。
    ”胡薇说。
     中国教育在线总编辑陈志文认为,高考考生对行业与专业之间的关联关系需要有正确认识。
    他介绍了一个例子,有一次在一个中学,一位公共管理学院的院长给在座的家长兴奋地说:你们想当公务员吗?那就来我们公共管理学院吧。
    当场就有家长笑出了声,为什么?我们大家可以去看看,近年中央各部委招收的公务员在专业要求上有几个写着必须是公共管理专业的,几乎没有。
     有媒体统计,10年来,国内大学的本科专业中,会计学被撤销了30个、公共事业管理被撤销了28个,位居前列。
     但也有的专业与公共管理专业的命运正好相反,贾磊(化名)就有深刻体会。
    贾磊毕业于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的新闻学专业,目前在一家行业新媒体找到了工作。
    “我们学院到媒体工作的学生数量‘一只手就数得过来’,大多数同学选择了读研,选择工作的同学中,大多数去了房地产、互联网,做策划、营销等工作,可以说五花八门。
    ”他说。
     麦可思研究院的数据显示,2018届本科毕业生中,新闻传播学类专业的就业率为923%,在50个主要专业中排名18位,却在文科专业中排名第2,仅次于管理科学与工程类专业。
     由于所学专业的就业面比较宽泛,贾磊觉得,影响择业的一个重要因素其实是心态。
    “有的同学不清楚自己想做什么,不断地变换目标,有的同学不那么顺利,实习之后很久才觉得不适合自己,现在还在待业。
    辅导?**恢痹谔嵝盐颐牵?衲甑木鸵敌问撇缓茫?蠹也灰?籼艏鸺稹?p>    ”贾磊说。
     高工资专业风口短暂 薪酬还是毕业生择业时最看重的因素。
    58同城发布的《2019年高校毕业生就业居行报告》显示,2019年高校毕业生找工作时关注薪资待遇的人最多,占比达589%,其次是个人发展占比452%。
     近年来,一方面,本科毕业生刚就业时的月工资在持续上涨,另一方面,毕业生的月工资与期待工资之间始终存在差距。
     麦可思研究院向21世纪经济报道提供的数据显示,2009届本科毕业生工作半年后月收入最高的专业,平均月薪为3842元,到了2018届,收入最高专业的平均月薪已涨至6972元。
     58同城发布的报告中,2019年高校毕业生的实际月薪达到了6423元,但毕业生的平均期望月薪更高,为9154元。
    期望月薪与实际月薪之间相差较大。
     这或与一二线城市日渐提高的生活成本有关。
    一名今年在某大学就业的博士告诉,“学校提供的周转房位于远郊区,上下班特别不便,自己只好每月用60%的工资在学校附近租房。
    ” 哪些行业工资最高?这与当前的产业结构、经济形势密切相关。
    麦可思研究院数据显示,2018届本科毕业生工作半年后,月收入最高的行业为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收入较高的行业还包括电子电气设备制造业(含计算机、通信、家电等)和金融业。
     这与月收入最高的专业恰好对应。
    软件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通信工程等专业的收入水平位居前列,金融工程、金融学则是文科月收入排前几名的专业。
     梳理近10年来的专业薪酬排行榜,可以发现,工科一直是高工资行业,但行业风口却变化较大。
     麦可思研究院数据显示,2009届本科生薪酬最高的专业前三名是港口航道与海岸工程、石油工程、采矿工程。
    软件工程还排在影视艺术技术、地质工程等专业之后。
    金融学只能排名第15位。
     港口航道与海岸工程是一个水利类专业,据统计,到2018年,全国只剩27所大学开设该专业。
     5年之后的2014届数据中,采矿工程专业的薪酬水平已跌到了审计学、电子商务等专业的后面,5年里平均薪酬仅上涨了不足500元。
    信息安全、软件工程、微电子学、网络工程、信息工程等电子通信类专业开始“霸榜”,且延续至今。
    唯一的遗憾是与集成电路相关的微电子类专业,截至目前薪酬增长有限,2015年到2019年平均薪酬仅增长1000元,相比之下软件工程增长了约1800元。
     不难发现,5-10年左右,高薪酬专业的“风口”就会改变。
    “我认为学金融和学会计,对于以后去券商、投行等金融机构工作没有太大差异,这些金融机构校招?**膊恢厥幼ㄒ担??歉裢庵厥友?#?绕涫潜究扑?诘拇笱В?绻?皇敲?;?久挥谢?帷?p>    ”胡薇说。
     “我的一个同学大四时连申请去一家券商实习都被拒了,但不久后他保送北大读研成功,把这个履历补进简历后,这家券商竟然同意他去实习了。
    ”她说。
     旧的“风口”在变,新的“风口?**丫?月冻?危?簿褪俏锪??⒋笫?荨⑷斯ぶ悄堋?p>    国内大学从2011年开始招收物联网工程专业,目前为止只有4届毕业生。
    但麦可思研究院统计的2018届本科专业薪酬排名中,物联网工程专业已经排在了计算机科学与技术、通信工程等专业之前,平均月收入6420元。
     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专业尚未出产毕业生,人工智能专业则今年首次招生,其未来“钱景?**丫?谟呗壑猩跸?旧稀?p>    据薪酬分析机构薪智的统计,2017年互联网行业年薪排名前三的岗位分别为算法工程师、机器学习工程师、大数据开发工程师,全部是大数据、人工智能相关岗位。
     基础学科人才被高价争抢 哈尔滨商业大学审计学专业的刘珂然(化名)今年考研失败了,她的目标是排名全国第一的大学会计学专业。
    “失败不是因为我专业课不行,相反大学会计学考研的专业题并不算难,但它们对数学的要求太高了。
    ”她说。
     “对于经管专业的学生来说,我认为数学比专业课还重要,因为审计、会计这些工作面对的都是数字,需要有数学思维。
    大学4年毕业后,很多专业知识随着法律、政策的改变都没用了。
    ”刘珂然说。
     但数、理、化等基础学科“就业难、薪酬低”的局面还在持续。
    麦可思研究院数据显示,2019年化学专业连续第二年成为就业红牌专业,历史学则是连续第三年被亮红牌。
     “我的同学里60%左右都读研了,就业的同学里大多数去做了中学老师。
    ?**凰??85”大学化学系本科毕业生告诉。
    但他认为,基础学科毕业生并非不能胜任应用型工作。
    “比如程序员的基本技能是C语言、C++、J,但还需掌握一定的算法基础。
    算法对于数学专业的学生来说就更为简单。
    ” 专业知识通识化正在成为国际高等教育的发展趋势。
    中国人民大学教育学院副院长周光礼说,“5G时代,可以说任何工作岗位都会和信息科学相关,所以美国一些大学将STEM教育通识化,而不再将数学、工程等专业继续分门别类”。
    【STEM是科学(S)、技术(T)、工程(E)、数学(M)四门学科的缩写,主张应用多种学科的知识来共同解决问题。
    】 近年来,数、理、化等基础学科本科生深造率持续高企,这带来了基础学科就业的新动向:高层次人才正在被高价争抢。
     “‘造原子弹不如卖茶叶蛋’这种‘体脑倒挂’的收入现象已经扭转过来了,甚至有些过头,现在国内一些从事基础研发的高学历人才的收入是普通员工收入的几十倍,这个差距超过了国外水平。
    ”周光礼说。
     “如果一直处于高速发展阶段,大多数不会在基础科研方面投入太多资源,但现在经济发展到了新的阶段,越来越多的国内像华为一样开始注重基础研究。
    这些基础学科人才对于来说是‘闲人’,但他们无意之间得到的研究成果,在5年、10年后会对产生影响。
    ”大学教务部副部长、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教授刘建波说。
     “大学基础学科的本科生几乎全部读研或出国留学了,所以学校并不关心基础学科本科生的就业率,而是更关注如何让学生更喜欢基础学科,培养他们的科研志向。
    ”刘建波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
     值得注意的是,一项基于2016年“全国博士毕业生离校调查”数据的研究显示,博士毕业生到企业就业的意愿相对较低,大部分博士毕业生的岗位期望仍以高校教学科研为主。
     理科、医科这些基础学科到企业就业的比例更是只有85%、24%。
     这项研究还发现,到企业就业的博士当中,大部分在国企工作;从事企业研发工作的只占341%。
     “中美贸易战暴露出我国一些骨干民营企业的科研能力不足,我认为应该开展博士招生专项计划,定点为这些民营企业培养研发人才。
    ”周光礼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
    
近日,某外卖平台发布的《2019大学生外卖骑手群体洞察报告》显示,今年暑假全国共有9896名大学生成为该平台的兼职骑手。 nbspnbsp这些大学生骑手并非都是生计所迫,其中38%的人出于体验生活的动机选择了这份兼职。 nbspnbsp 每逢毕业季,“大学生就业”都成为热门话题...
高考季和大学生就业季都已接近尾声。 nbspnbsp大多数大学毕业生已经奔赴工作岗位,高考生即将迎来报志愿选专业的最后“一役”。 nbspnbsp对于考生来说,现在选择学习什么专业,一定程度上决定着4年后选择一份什么职业。 nbspnbsp “我也没想到自己阴差阳错地进入了教育...
( 李华锡 通讯员 赵壮杰 孙宇双 杨晴)又是一年毕业季,根据公开数据显示,2019年高校毕业生人数达到创纪录的834万人。 nbspnbsp那么,面对如此就业形势,大学生的就业观念如何?对就业前景持什么态度?毕业后的去向是什么?目标薪资是多少?当找到不称心的工作时,又会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