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疮
口疮又称“口疡”,是指口舌浅表溃烂的一种病症。本病可见于任何年龄的孩子,但以婴幼儿发病较多,尤其是营养不良的孩子。
婴儿易发口疮的原因
人体口腔内存在着许多致病菌和非致病菌,在健康情况下,它们和人体保持着相对平衡,不会引起疾病,一旦人体抵抗力减弱,就可发生口腔局部炎症、溃疡。婴儿的口腔黏膜极其敏感娇嫩,如果吃了过热、过硬的食物,或大人在擦洗婴儿口腔时用力过大等,都可损伤口腔黏膜而引起发炎、溃烂。
另外,孩子患上呼吸道感染、发热及受细菌和病毒感染后,口腔不清洁、口黏膜干燥,也可引起口疮。
孩子患口疮后的护理
1.注意保持孩子的口腔卫生,经常用温开水给孩子漱口。
2.不要给孩子吃过热、过硬及有刺激性的食物,宜给孩子服用温凉、富有营养的半流质或流质饮食。
3.重症口疮患儿可能会有发热、烦躁等不适,父母应遵医嘱,按时给孩子吃药、打针。对于高热的孩子,要及时进行物理降温,如酒精擦浴、温水擦浴或服解热止痛药等。
疱疹性咽峡炎
小儿疱疹性咽峡炎是由柯萨奇病毒引起的急性咽部炎性疾病,主要表现为不同程度的发热、咽痛,体温一般在37.7~40℃。婴儿患病的话,经常会流口水、不肯进食。这种疾病多见于婴幼儿和学龄前儿童,男孩发病率略高于女孩。
小儿疱疹性咽峡炎的特点
1.此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病,但大多于夏初流行。
2.患病的孩子会突然呕吐、高热39℃左右,不想吃东西。
3.咽喉深处上方有钟乳石般倒垂着的东西,舌头两侧有许多小水泡,水泡破裂后变成米粒大小的红点,高热持续1~5天后下降。
4.病原是一种柯萨奇病毒引起的,孩子如果免疫时间不长则可能重复感染,有时会导致患病的孩子手脚上长出大豆般的疹(手足口病),目前没有特效药来治疗疱疹性咽峡炎。
如何护理
1.孩子如果患上疱疹性咽峡炎,父母要多给他喝白开水,吃清淡易消化的食物,保持大便通畅。
2.父母要注意,应给孩子喂食冷流食或半流食。太热的食物会使孩子的咽痛加重,所以要给孩子吃一些不太热而且清淡易消化的食物,还可增加一些蔬菜汁。
3.如果孩子出现高热的情况,父母应当遵照医嘱给孩子服用适量的退烧药物,或者使用物理降温的方法给孩子进行降温和退烧,以免孩子因体温过高而惊厥。
4.如果孩子拒食或者进食困难,应及时到医院去进行输液治疗。
急性喉炎
急性喉炎,中医称为“喉风”“喉音”“喉痹”等,是喉部黏膜的急性炎症,主要特征是声音嘶哑,咳声如犬吠。急性喉炎多见于6个月到3岁的婴幼儿,一般是由病毒或细菌感染引起。发生上呼吸道感染时多会继发急性喉炎,也有可能是某些急性传染病的前驱症状或并发症。
急性喉炎患儿的症状
1.急性喉炎多数情况下起病很急,患儿多有发热的现象,并且经常会伴有咳嗽、声音嘶哑的症状。孩子哭闹时会发出气喘的声音,接下来炎症会侵及声门下区,喘声变为“空、空”样的咳嗽声,夜间症状会加重。
2.病情较重的孩子可出现吸气性喉喘鸣,吸气期呼吸困难,胸骨上窝、锁骨上窝、肋间及上腹部软组织吸气期内陷等喉阻塞症状。
3.病情严重的患儿口鼻周围会发绀或苍白,指趾发绀,有不同程度的烦躁不安、出汗等现象。如不及时治疗,患儿会呼吸无力、呼吸衰竭、昏迷、抽搐,甚至死亡。
对急性喉炎患儿的护理
1.父母要多给孩子喝白开水,饮食要清淡,勤用淡盐水给孩子漱口,并保证孩子有充足的睡眠。
2.室内空气要保持清新、湿润,密切观察孩子的病情变化,防止急性喉炎引起鼻、喉、气管、支气管、肺、耳等并发感染。
3.严格遵照医嘱给孩子喂药,或进行咽部喷药。
舌系带过短
舌系带过短就是俗称的“大舌头”。孩子出生后舌系带没有退缩到舌根下,导致舌尖不能伸出口外,舌尖不能上翘。
舌系带过短影响孩子发音
这个月孩子已经开始学习说话,有利于父母及时发现孩子是否真的舌系带过短。由于舌尖被牵拉得不能上翘,难以接触到上唇,舌头的活动范围受到了很大的限制,导致发音含混不清。还有可能影响哺乳,或与前下牙摩擦,发生溃疡。
如何发现舌系带过短
孩子刚学说话时发音都会不标准、不清晰,这不足以成为判断孩子是否真的是舌系带过短的证据。如果孩子1岁左右,已经能说一些话时,还是吐字、发音不清晰,父母可以让孩子把舌头伸出来看看。正常人的舌头可以伸出口外,舌尖呈“V”型,而舌系带过短时,舌头往往不能伸出口外,即使勉强伸出来,也可以看到舌尖部位呈“W”型或舌面有小沟。但是,发音不清并不都是由于舌系带过短造成的,父母如果怀疑孩子舌系带过短,还是应该到正规医院进行检查确定。